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与加工过程产生的含有油、固体颗粒、重金属、水等的复杂组成体系,其稳定性高、处理难度大,已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录。我国含油污泥产生量大,未经处理外排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各石油生产及加工企业均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含油污泥的处理,形成了热洗、热解、加温加压调理、微生物处理等技术,其中热洗具有油回收率高、残渣含油率较低、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文对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标准进行了总结对比,对化学热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述了清洗剂种类和浓度、热洗温度、热洗时间、搅拌速度、液固比等因素对含油污泥处理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化学热洗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含油污泥化学热洗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含油污泥是指原油开采和集输过程中产生的油、水与泥土等混合形成的非均质多相分散体系。据报道,仅我国石油开采行业每年产生约100万吨含油污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明确规定,含油污泥属于HW08类危险废物。
含油污泥既是石油化工行业产生的废弃物,又因为其含有大量的原油成为可贵的二次资源。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将油泥中的原油充分回收,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处理后的残渣也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用作铺设油田通井路等。因此,对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
国内外研发了一系列对于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包括生物降解、氧化处理、固化/稳定化、焚烧等;另一类是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包括溶剂萃取法、离心法、化学热洗法、冷冻/融化处理、热解析法、电解法、超声波处理等。
化学热洗技术作为一种资源化处理方法,因其高效率、易操作、低能耗和低成本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化学热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影响化学热洗技术处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化学热洗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含油污泥处理标准
1、国内含油污泥处理标准
对于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理后污泥的含油量是判定该处理方法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截至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针对含油污泥处理标准的相关国标,《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2018)中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在农用时的矿物油含量,具体指标见表1。
该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固态和半固态物质,不包括相渣、浮渣和沉砂池砂砾。《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SY/T 7301—2016)中规定: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中石油烃总量应不大于2%,处理后剩余固相宜用于铺设通井路、铺垫井场基础材料,同时规定了含油污泥经处理后的固相禁止农用。
表1对比了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对于含油污泥处理后含油量的控制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普遍使用2%作为标准限值,但各标准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缺乏对于含油污泥处理的国家标准可能是导致目前国内含油污泥处理市场比较混乱的原因之一。
2、国外含油污泥处理标准
国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标准大多根据含油污泥处理后去向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限值,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规定处理后含油污泥若用作筑路,其总石油烃(TPH)含量需小于5%,若进行填埋其TPH含量需小于 2%。各国对于含油污泥处理的具体指标见表2。